“三大战役”后,国民党政权各“中心”安排从1949年2月起连续南迁广州,至10月14日广州解放,8个月的偏安局势遂告完毕。这次“迁都”广州进程,把国民党各派系相互拆台、相互掣肘的内幕露出于光天化日之下,加重了人心不齐,加快了国民党政权的消亡。迁穗的各个“中心”安排驻地何处、状貌怎么,本文将加以具体宣告,用32张相片把读者带入真实的前史现场。
图1 “总统作业室”设在广州市政府前座
府院之争
1月21日,蒋介石宣告“引退”文告,随即带领少量心腹回到浙江。李宗仁以副总统身份代行总统职权,但却无法指挥蒋的嫡派部队,无权任免重要官员,也无法动用蒋所操控的经济资源。行前,蒋介石对广东人事作了安顿,命心腹将领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,让薛岳出任广东省主席。
总统府与行政院之间随即产生“府院之争”。行政院长孙科得蒋介石授意,于1月25日正式宣告将政府南迁广州。此举显着是拆李宗仁的台。2月1日,国民党秘书长郑彦棻将中心党部迁至广州南堤88号原广东省党部。
图2 孙科在广州
2月3日,行政院正式宣告在广州中华北路(今解放北路)迎宾馆作业。2月4日,行政院长孙科偕同副院长吴铁城、国民党秘书长郑彦棻,乘坐中航飞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,余汉谋前来迎候,一道前往迎宾馆。惋惜的是,曾做过行政院的迎宾馆南楼已被撤除,在原地新建了一座白云楼。
图3 1949年广州行政院作业楼
孙科的“迁都”举动纯属忽然袭击,“代总统”李宗仁定见很大,以为解放军没有渡江,“中心”机关都跑了,剩余“总统府”孤零零留在南京,不只作业无法展开,对和谈也极为晦气。2月20日,他追到广州跟孙科交涉,要求首脑人物仍回南京作业。次日,李宗仁以国家元首身份,接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、美国驻华署理柯慎思等外国使节。
图4 孙科迎候李宗仁
对不听话的孙科内阁,李宗仁甚为恼怒,必欲去之而后快,遂主张倒孙运动。3月8日孙科提出辞去职务。但是,李宗仁想安排“听话内阁”的妄图依然失利,往复洽谈的成果,顶替孙科的是蒋介石嫡派何应钦。前门驱虎,后门进狼,李宗仁这个代总统当得很懦弱。
4月21日,解放军主张渡江作战,李宗仁、何应钦招集行政、立法、督查三院正副院长及秘书长举办联席会议,“与会者咸以和谈决裂,首都将受炮火要挟,政府势须迁往广州,当决议即日起紧迫分散,行政院除国防部暂迁上海外,其他各部会均迁往广州,立法院亦决议迁穂。至总统府则预备先迁至上海,再向广州移动。”(4月22日《申报》)
4月24日清晨,解放军进入南京。14个小时后,何应钦乘“中美001号”专机飞抵广州银河机场。面对记者的急迫问询,何应钦无言以对:“余欲言者,已于昨交新闻处发布矣。”两天后,督查院长于右任、立法院长童冠贤、经济部长孙越崎等也相继抵穗。
4月29日,行政院布告各军政长官公署、各绥靖公署、各省市政府、各警备司令部:“自本年二月五日起,以广州为政府所在地,兹因时局之需求,中心各院部会除有关治安及防卫者外,其没有迁往者,应即即日搬迁。”(4月30日《申报》)
这个时分,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上海巡视防卫、安顿撤离台湾事宜,代总统李宗仁斗气飞到老家桂林去了,广州群龙无首。随即,一批又一批的党政要人争相飞去桂林促驾。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看到李宗仁这样逃避不是方法,5月2日亲身去桂林劝驾。5月8日,在一轮又一轮说客“轰炸”之下,李宗仁总算不情不肯,来到“行都”广州。他挑选住在迎宾馆北楼(今广东迎宾馆碧海楼方位)。行政院此前已在南楼“倒闭”,两者之间有一道院墙相隔,开一圆门以通来往。
图5 李宗仁寓居的迎宾馆北楼
广州当局为代总统专门预备了“总统府”,是征用刚刚建成的市立第三中学修建,坐落石牌。石牌离市中心太远,据有关人物回想,李宗仁一次也没有住过。1950年,叶剑英兴办南边大学,把“总统府”圈入校内,后归华南师范大学运用,这座“总统府”存在了很长时刻,听说十多年前被撤除。
图6 1950年的“总统府”
图7 正在撤除中的“总统府”
李宗仁对何应钦内阁十分不满,不断鼓动各方政要进行进犯。何应钦于5月30日宣告辞去职务。李宗仁的如意算盘,是让国民党元老居正出来组阁,蒋介石却从中作梗,成果在立法院被以一票之差否决。李宗仁被逼提名忠于老蒋的阎锡山组阁。手无一兵的阎锡山还兼任国防部长,意图仅仅阻挠李宗仁、白崇禧把握军事指挥权。
图8 阎锡山在广州
交际与国防
1月19日,交际部照会各国驻华使节,请预备赴广州驻节。此刻担任交际部长的,是“政学系”的吴铁城。2月5日起,交际部在
沙面侨乐社(今沙面大街62号)
开端作业。
图9 沙面交际部
出人意料的是,苏联大使馆举动最为活跃,大使罗申自己连同大批馆员敏捷迁穗,把帝俄时代的驻广州领事馆启用为
苏联驻华大使馆(今沙面大街68号)
。
图10 苏联驻华大使馆
图11 苏联驻华大使馆铭牌
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不理睬吴铁城的照会,持续留在南京等候解放军入城,派公使衔署理柯慎思(又译克拉克)常住广州敷衍国民党。司徒雷登考虑的是跟新政权直接接洽。美、苏两国对“国府”迁穗的反响看起来万分古怪。美国被以为支撑国民党政权,却成心留在南京等候解放,苏联被以为支撑中共,却活跃主动合作国民党政权南迁。交际常常有一些曲线举动,不可用简略的直线思想去了解。8月18日,毛泽东宣告闻名社论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,意味着美国大使的如意算盘失败。他挑选直接回国,中美交际问题交给柯慎思处理。
图12 美国署理柯慎思进入沙面交际部
6月12日,行政院长阎锡山宣告胡适为交际部长,胡适经重复考虑,于21日来电恳辞,阎锡山只好用叶公超署理。叶公超署理外长时刻很长,到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刚才“扶正”。
国防部设在燕塘军校。抗战成功后的第一任国防部长,是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,有“小诸葛”之称。1948年5月李宗仁中选副总统,蒋介石忧虑桂系坐大,当即撤掉白崇禧的国防部长,改由何应钦担任。李宗仁署理总统后,一向想让白崇禧回任,都被老蒋强力阻挠。淮海战役时,白崇禧见死不救,从民间视点看有些“不仗义”,但也是蒋、桂抵触多年的因果,不能说都是桂系的职责。1948年12月25日,白崇禧宣布迫蒋下台的电报。蒋介石、桂系之间,你咬我一口,我立刻回咬你一口,浑身都是牙齿印。
国防部机关在南京解放后,暂迁上海,大约到5月初才正式迁到广州,作业地址在燕塘军校。“燕塘军校”是个简称,开始是1924年兴办的
黄埔军校燕塘分校
,1931年陈济棠改称广东军事政治校园,1936年改为中心陆军军官校园广州分校,次年再改称第四分校,1947年在此建立中心警官校园第二分校,现为
广州军体院(广州大道北)
。据《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银河区卷》,燕塘军校主楼至今尚存。作为文物,黄埔军校燕塘分校刚刚兼并到黄埔军校原址,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图13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
图14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现状
其他各部
教育部。
2月3日,也即孙科抵穗的当天,教育部率先在广州作业,地址设在中山大学先修班。教育部长朱家骅早年曾当过中山大校园长。先修班大约跟“预科”性质邻近。据一些老校友回想,抗战成功后先修班曾设在
平山堂(今广东省试验中校园内)
,有可能是与中山大学附中共用。新会华裔冯平山热心资助文明教育事业,先后给中山大学捐建两座大型修建,其一为平山堂,其二为景堂院,后者是为了留念其父冯景堂。平山堂后来大部被撤除,现在只剩余小部分。
图15 景堂院与平山堂
图16 平山堂现状
财务部。
中心机关南撤,实施的准则大体是:先找对口单位安顿,若对口单位没有条件,再找外部资源。财务部这方面不必愁,撤到广东财务厅就“搞掂”。
广东财务厅(今北京路376号)
前身是明清时期的布政司(藩司)衙门,2000多年来都是广州城的肯定中心,1919年建成现在这座雄伟的西式修建,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十分大总统,就是在财务审阅大众部队。
图17 广东财务厅
内政部。
内政部长李汉魂为粤系将领,熟门熟路,把内政部设在文明路广东文献馆。广东文献馆前身是广府学宫前半部,解放后撤除旧修建,兴修广州市工人文明宫;广府学宫后半部,1933年改建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,大门开在文德路。
图18 内政部
经济部(工商部)。
2月10日,工商部迁到广州万福路178号。3月12日,工商部、农林部、水利部兼并为经济部,由孙越崎任部长,仍在
万福路178号
作业。现在这处原址内部已有较大改动。
图19 经济部原址
交通部。
交通部财大气粗,搬到租界沙面,地址是肇和路63号原第六区电信管理局
(今沙面北街65号)
。
图20 1949年的交通部
图21 交通部原址现状
卫生部。
卫生部一开端暂借惠福西路广州中心医院(今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)作业,不久迁到南石头海港检疫所。这个当地在海珠区西南角,远离市区,邻近有西人坟场、日自己坟场,可谓凉快水冷,深夜鬼叫。
图22 广州中心医院
其他中心安排
定都南京后,国民党遵循孙中山学说实施五院制,即行政院、立法院、司法院、督查院、考试院,以此与西方的“三权分立”相差异。五院南迁的时刻有先后,其间只要四院到广州,考试院不知何以,搬到广西梧州广西大学原址。
在孙科提出南迁之前,党国元老、原考试院院长戴季陶,已先期于1948年12月28日到广州歇息,住在东山口小东园(原广九铁路沙龙)。2月11日,戴季陶在小东园2号楼忽然身亡,他的死因至今仍议论纷纷。不论死因怎么,戴季陶在政府南迁之初逝世,象征意义太大,等于给国民党政权敲响了丧钟。小东园在其时是个修建群,有多座精巧小楼,惋惜现在只要6号楼保存下来。
图23 小东园6号楼
2月5日,立法院长童冠贤抵穗。在此之前,副院长刘建群已来穗恰谈,商定以
中山留念堂
为开会地址,文德路
中山图书馆
、
越秀山仲元图书馆
为作业地址。
图24 中山留念堂
图25 文德路中山图书馆现状
图26 仲元图书馆即今广州美术馆
中心气象局。
中心气象局于1941年在重庆建立,开始直属行政院,1945年起隶教育部,1947年改属交通部。1949年2月,中心气象局迁到广州,地址在
南华东路蚤科直街2号
,这儿原是归国华裔兴办的我国火柴厂。广州收藏家张益茂庋藏的中心气象局致上海气象局实寄封上,可见“蚤科直街2号”地址。其时,京沪大批安排人员迁穗,广州作业楼供给极度严重,有些安排被逼租借私家住所,不过像中心气象局这样租借厂房的的确比较惨。
图27 张益茂所藏实寄封
图28 中心气象局现状
审计部。
比气象局更惨的是审计部。于右任当院长的督查院,本是不受待见的冷衙门,部属的审计部更是穷酸,连广州都不敢进,直接搬到乡间。广东审计处处长刘懋初受托执行作业地址,1月23日到中山小榄,跟十几处祠堂负责人商谈,借用麦三房祠、南湖兰席祠、似稽祠、旌义祠、遐峰祠、二白祠、默斋祠、敦睦祠等作业。(1月26日《建中日报》)9月7日,审计部又被逼再次搬迁,这次意图地是重庆。
图29 审计部人员在白云机场预备飞往重庆
中心日报。
南京《中心日报》完毕后,重要人员直接前往台湾,兴办台版《中心日报》,不肯去台的则直接斥逐。广州《中心日报》严格来说不算是南迁,而是由原《广东日报》于3月29日改组而成。1948年,广东省主席宋子文把4家官方报纸兼并,改名《广东日报》,聘陈立夫心腹张北海当社长。薛岳接任省主席后,中止对《广东日报》的补贴,张北海徘徊无计,求助于国民党中心宣传部部长陶希圣,陶氏承受恳求,赞同将《广东日报》改名《中心日报》,他自己当社长,张北海任总编辑全权负责。《中心日报》社址在原克复中路48号,笔者查阅广州市公安局《广州市新旧大街门牌对照表》,参阅《南边日报》开创人员的回想并屡次实地踏勘,确认其新门牌为
克复中路234号
。10月14日,解放军进入广州,当即派人查封、接纳《中心日报》社址及设备。10月23日,原香港《华商报》全套人马在《中心日报》社址兴办中共中心华南分局机关报《南边日报》,该报至今仍为广东省委机关报。
图30 克复中路234号《中心日报》社原址
10月1日老蒋在哪里?
有人说,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,蒋介石躲在
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第宅
,经过收音机收听播送。此说大误。老蒋来广州,确曾在陈济棠第宅住过,他在7月15-16日在陈济棠第宅以国民党总裁身份举办中常会,建立国民党中心十分委员会,十分委员会机关也设在陈济棠第宅。不过北京举办开国大典时,他其实住在黄埔军校。
图31 陈济棠第宅现状
10月1日是星期六,周五晚上蒋介石就住到“黄埔行馆”度周末。10月1日上午9:00,蒋介石召见西南军政长官张群,一向谈到正午,并共进午餐。下午4点钟,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当年的校长作业室二楼,接见广东省、广州市党部负责人,到5:20完毕。(10月2日广州《大光报》)或许在3-4点之间,蒋介石会收听开国大典的播送。9月22日-10月3日,蒋介石都住在广州,10月3日清晨6:40乘专机飞返台北,从此再无踏足这个发家之地。
不论1949年怎么惨败,蒋介石终究守住了台湾,他在面对败局时早想好了退路,听说是出自地理学家张其昀的主张,蒋经国对此也有奉献。经过操作1949年的“大撤离”,蒋介石“借刀杀人”消除了桂系戎行,把信得过的嫡派部队调到台湾;经过国民党改造运动,他把CC系实力从党务体系中铲除出去。如此这般,蒋介石稳固了对台湾的控制。早在1948年冬,蒋介石已完全想清楚,并日记中写下了往后方案:“若为复兴民族重振革新旗鼓,欲放弃现有基业,另选单纯环境,缩小规模,底子改造,重整旗鼓不为功。故现局之胜败不为意矣。”(1948年11月24日蒋介石日记)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决议计划早已确认,“迁都”广州不过是过渡办法罢了。
蒋介石每次下野,都会回到老家奉化溪口。1949年,在退守台湾之时,他特别回到
广州黄埔军校
。溪口是他天然生命的起点,黄埔军校则是他政治生命的起点。这两种“回家”举动都赋有象征意义。经过回到初生之地接通“地气”,抚平伤口,他又取得新的生命力,再次投入到严格的政治奋斗当中去。经过重临黄埔军校,他向黄埔武士再次宣示正统性,以便让他们死心塌地帮他护卫台湾。
图32 黄埔军校
“正统性”问题贯穿整个我国前史,蒋介石归于长于运用的一个。孙中山逝世之后,胡汉民、汪兆铭都必定程度上承继了孙中山的“正统”。1936年曾经两广反蒋局势的构成,有赖于胡汉民的正统位置;胡汉民一死,陈济棠集团当即分崩离析。1938年末汪兆铭出走,实为蒋介石所乐见,这样他在党内就成了仅有正统。胡死汪走,蒋总算熬到出头之日。虽然在与中共的奋斗中落败,蒋介石在对桂系的奋斗却取得了“成功”。桂系具有较强军事实力,但与孙中山没有根由,缺少“正统性”,被退居幕后的蒋介石玩得团团转。这个集团在1949年全军覆没,并不完全是实力要素。
(注:文中日期无注明年份者,均为1949年;标橙色字体的场所,修建尚存;本文借用了许多友邻所拍相片,统此道谢,摄影者ID见水印)